一般心理问题
常见人格障碍
神经症问题
常见精神障碍

产后抑郁症轻视不得
  <P><FONT face=Verdana>产后抑郁症轻视不得 <BR>核心提示:产后抑郁对母婴均造成极大的危害。对存在抑郁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应严密监测;对已经发生抑郁的患者应尽早诊断评估,在孕期及产后采取安全有效的干预治疗及护理措施。<BR>  产科抑郁症的高发病率及危害性,提示临床医务人员要充分重视这种疾病。<BR>  对存在抑郁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应严密监测;对已经发生抑郁的患者应尽早诊断评估,在孕期及产后采取安全有效的干预治疗及护理措施。<BR>  1、抑郁与抑郁症<BR>  抑郁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通常人们在遇到一些负性生活事件时会产生哀伤情绪,但抑郁的心境与哀伤不同,哀伤情绪在持续一定时间后自动终止,一般不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BR>  而抑郁无论是在持续时间上,还是在强度上都比正常的哀伤要严重得多。<BR>  抑郁是住院病人较常见的情绪反应,多见于久病不愈的慢性病人、癌症病人、手术病人、老年病人。<BR>  对抑郁情绪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可减少抑郁症的患病率。<BR>  抑郁症是以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等。<BR>  抑郁症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患病率占世界人口的5%,有高达15%的自杀率。<BR>  女性患病率较高。<BR>  2、抑郁症的诊断<BR>  由于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或影像学依据,目前对产科抑郁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各种筛选诊断量表。<BR>  研究证明产科抑郁症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特别是妊娠期的抑郁、焦虑情绪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联系。<BR>  对于有这些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应该在产前及产后早期接受抑郁症的常规筛查。<BR>  产前抑郁的症状一般在怀孕的前3个月及后3个月比较明显。<BR>  在前3个月可表现为恶心、反胃等早孕反应的加重,并有厌食、睡眠习惯改变、注意力下降、烦恼易怒、哭泣等;后3个月可表现为持续加重的乏力,睡眠障碍及食欲下降,对胎儿健康的担忧,经常担忧分娩过程等。<BR>  典型的产后抑郁常于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逐渐加重,有25%-50%的患者可持续至产后6个月甚至更长。<BR>  通常有失眠、焦虑、烦躁、情绪低落、不明原因的哭泣、易怒、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我评价下降,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等心理社会功能下降的表现,还可伴有恶心、头晕头痛、胃部烧灼、呼吸心率加快、泌乳减少[6]等躯体症状,严重者甚至伤害婴儿及自杀倾向。<BR>  产前抑郁的筛查:可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住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等简单易行的自评量表进行初筛,可与产前检查一起进行。<BR>  SDS总分>40分,SAS>27分,HAD的A项分>9分或D项分>9分应视为可疑,提醒应予以重视,并可转介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BR>  目前国际上对产后抑郁的筛查多使用各种自评量表,其中最常用的包括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 postnataldep ression scale,EPDS),Beck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及产后抑郁筛选量表(postpartum depression screen scale,PDSS)。<BR>  产前抑郁的诊断目前没有特别提出,诊断标准可参考一般抑郁症的诊断标准。<BR>  DSM-IV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除没有“在产后4周内发病”这一条外,余同下面提及的产后抑郁的症状学、病程以及严重程度标准。<BR>  目前产后抑郁比较明确的诊断标准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在中制定的:在产后4周内发病,具备下列症状的5条或5条以上,必须具备①或②条,且持续2周以上,患者自感痛苦或患者的社会功能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BR>  症状包括:①情绪抑郁;②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③体重显着下降或增加;④失眠或睡眠过度;⑤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⑥疲劳或乏力;⑦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⑧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⑨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想法。<BR>  3、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早期的筛查有助于及早控制妊娠期抑郁,并发现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尽早干预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BR>  目前学者们建议将对抑郁症的筛查列为产前的常规检查项目,护士与助产士经培训掌握一些量表的评定方法也有助于在产后早期发现可能发生抑郁的危险人群,并可由儿科医生在对婴儿随访时对母亲进行抑郁症的筛查。<BR>(实习编辑:古茜文)</FONT></P>
 

在 线 咨 询

姓  名 输入您的真名
性  别
电  话 格式:0431-12345678
电子邮箱
备  注
 
   

心理咨询 — 中国东北心理网

 
  吉ICP备06001382号
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电话:0431-87879900 85632165
全方位网络营销:深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