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
常见人格障碍
神经症问题
常见精神障碍

强迫症案例分析一例
      小林,男,19岁,武汉某高校外语系一年级学生。入学初,他发现自己看到不顺眼的同学就想啐(吐口水),不久,他见人就想啐。他明知啐人是不礼貌的行为,会引起误解,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但他控制不住自己,见人就不由自主地想啐,这种冲动十分强烈,不啐就浑身不舒服,这使他苦恼不堪,以致不得不整天躲在宿舍里,连课也害怕上。 
    案例分析 
小林主观上能感觉到有一种不能克制,不可抵抗的意向(啐)存在,而且也意识到这种意向(啐)是不合情理的,没必要的,但不能控制自己,该行为是强迫行为。因为,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使他极度焦虑、痛苦,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冲突性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提醒小林对成长史进行回顾,以下是他回顾的情况:一年前,因高考落榜他插班到另一所中学读高三,坐在他后面的男生颇爱玩恶作剧,经常在他背上贴胶带、涂墨水,小林很讨厌这位男生,与那位男生也经常闹矛盾。高考前夕,因为某事闹得不愉快,那位男生叫来一帮弟兄在下晚自习的时候将他打倒在地,并且每人向他啐了一口。从那以后,小林满脑子都是那晚的情景,他在日记写道:发誓要复仇! 
    根据以上掌握的资料,确定采用二个步骤进行咨询:
    第一步,通过启发式谈话,引导小林做自我探索,使他认识到自我认知的不足,发现自己思维上的不合逻辑的因素。 
“小林,每个人无故被当众欺侮后,心里总是特别难受,我能理解你当时的心情,一个人的心灵受伤远比他的身体受伤更为严重。特别是像你这样自尊心很强的男孩,是吗?” 为拉近与他的心理距离,与其进行共情是必要的。 
    “那样的奇耻大辱我受不了,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是个懦夫,我要报仇,要让他们知道我不是懦夫!” 
  在他自我暴露的基础上,分析其深层的认知结构,不难看出,他对被人打这件事的负性影响评价过高。 
  “你现在换了环境,你认为还有人知道你的过去吗?” 
  “这所学校有我的老乡,我原来班上的同学肯定告诉了他们,他们肯定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现在的同学,所以现在大家肯定都知道。” 
  小林在认知过程中犯了逻辑错误,因此导致了他不合情理的情绪和行为。 
  “小林,如果你看到别人无故被欺,你会站到哪一方,支持谁?” 
  “应该是有理的一方。” 
  “恩,一般说来,人都是有正义感的,肯定会站到有理的一方。据我所知,你当初是无故被人欺负的,你想想你的同学会支持谁?” 
  “……现在想来应该是我。” 
  “这就对了,既然他们支持你,他们还会嘲笑你吗?能不能告诉我,你从高中到现在看到过多少次打架,每次被打的人穿什么衣服,长得怎样,叫什么名字?” 
  “记不太清了。” 
  “是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太多了,我们要记的东西很多,我们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对于那些与我们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是不会去记的。像你一样,别人也不会把你被打这件事放在心上,因为这与他们也是毫不相干的。事实上,你的同学也许早已忘记了这件事,而你却坚信他们一直记得,怕别人嘲笑你是个懦夫,这就是你的病因所在。你过分夸大被打的消极影响,这是一种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观念,这种错误的观念继而导致了你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 
  “哦,王老师,听您这么讲,我觉得还真有道理,这件事也许是我自己看得太重了。” 
    第二步,用过度校正办法治疗强迫行为,帮助学习建设性的行为,以改变或消除不良行为,减轻强迫症状和焦虑情绪。
所谓过度校正法,是厌恶疗法中的一种,其原理是“物极必反”,由渴望啐到让其反复啐,从而引起生理疲劳,心理厌恶,多次以后就会对啐产生反感和恐惧,利用这种反感和恐惧,使患者形成对这种不良行为的逃避或避免。因此,建议小林每次想啐的时候,不要控制,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去啐,直到疲劳为止。这样持续一段时间,症状会减少或消失。 
    二周以后,小林打电话告诉我,他现在症状有所好转,心情也变得轻松些了,开始能坚持上课了。
 

在 线 咨 询

姓  名 输入您的真名
性  别
电  话 格式:0431-12345678
电子邮箱
备  注
 
   

心理咨询 — 中国东北心理网

 
  吉ICP备06001382号
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电话:0431-87879900 85632165
全方位网络营销:深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