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东北心理网>>关于我们>>机构动态

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大事年记

1、2005年5月15日金钥匙心理教育中心正式成立

2005年5月15日,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在长春市教育科研所的大力支持下经国家批准正式成立,
企业庆典日期寓意:(2005)领悟、(5月)觉悟、(15)顿悟
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的工作宗旨:引导人们领悟人生、觉悟人道、顿悟人理,我们是助人自助的职业。在奉献社会,完善自我的同时,希望每个求助者在这里得到帮助。
我们的企业口号:关注情感 关怀人生
我们的企业精神:务实创新 追求再进步

我们的服务理念:诚信 务实 周到 专业
我们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 技术领先 来访者至上 服务专业

2、2005年6月1日中心庆祝六一 “孩子快乐,家庭幸福”特别活动

2005年6月1日,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中心特为年青的妈妈开展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培养、潜能开发、情商教育等项义务咨询。由幼儿有多年 幼儿教育经验、幼儿保健经验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给家长进行了咨询
活动收效:免费的咨询为年轻的母亲们打开了一扇更好的亲子之窗,使她们在愉快的交流中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需要。为孩子和父母之间搭建了和谐的沟通桥梁。免费的测试对孩子的早教和智力指数
中心还为前来的幼儿准备可爱的礼品:儿童用的多用纸板、卡通心情垃圾筒等

3、2005年9月1日教师节市场调查“教师生存状态有奖社会调查”

2005年9月1日《东亚经贸新闻》与长春市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特别推出大型活动:教师生存状态(有奖)社会调查。问卷名称〈敬爱的老师,你累了吗?〉
附:(第21个教师节刚刚在金秋中走过,在人们欢呼雀跃地为教师们祝福的时候,可曾有人想过:在忙碌而又紧张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的身心是否已经疲惫,他们的生活状况是否良好?在这个为奉献者祝福的日子里,本报联合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在教师节期间特别推出大型教师状态有奖(社会)调查。
>此次调查问卷极其权威,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长春市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专家组联合制定的,问卷内容分四个部分,即基本情况调查、生活状态调查、工作状态调查和心理状态调查,全面调查教师的各方面情况,为了保证本次公益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还"(去掉)请大家客观、公正地回答所有的问题。您的回答对于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很重要,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和支持,谢谢!最后,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还将结合调查结果在本报陆续公布,并上报有关部门及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同时将应部分学校邀请为教师们传授相应的自我调节方法,使教师们进一步改善自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

4、2005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心大型公益宣传活动
2005年10月10日配合世界精神卫生宣传日,我中心上街进行公益宣传
地点:人民广场 市工人文化宫门前
参与单位:市心理卫生医院 208医院心理科、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
宣传口号:关注情感 人人心理健康

5、2005年11月与《中学生心理》杂志携手开通全国中学生免费心理咨询热线

2005年11月1日金钥匙心理咨询中心与中学生心理杂志社携手开通中学生心理咨询热线,有针对性的对中学生突出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并对打进电话的中学生朋友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热线的开通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学生的心理困惑,同时也让我们在目前中学生心理状况上收集了第一手材料,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中学生心理有侧重的引导和干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次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很多鼓励和关注,感谢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6、2005年8月12日金钥匙心理咨询机构专业网站式开通

2005年8月12日金钥匙心理专业网站正是开通,网站包含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心理测评、心理顾问、专业知识,机构介绍、留言板七大版块,从开通到改版之前我们点击量超过万次,留言次数11761次,很多求助者也通过网站给我们打来反馈和咨询电话,我们为咨询者解决的问题都已通过电话和网络留言的形式进行回复,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网络的点击量仍然以上升趋势向上攀长。

7、2006年1月5日金钥匙与大友进步网合作系列活动

2005年1月5日金钥匙心理教育中心与长春知名网络大友进步网合作:1、大友进步网为金钥匙心理教育中心更新网面设计,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网正式更名东北心理网,重新命名的网站得到更广泛和有效的利用,全方位和大辐射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社会各界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进行服务2、本中心为大友合作网提供专业支持,相关心理专业知识和提供咨询辅导3、开办免费的中学生心理讲座、课程4、双方是持续性伙伴关系,合作项目还在持续和开发中。

8、2006年1月20日为90中初三学生做团体心理辅

2006年1月20日与大友合作网协作为90中学初三学生做免费团体心理辅导,由中心专业心理咨询专家,儿童心理学医师林立主任为学生讲解和辅导,讲座历时2个小时。为学生在考前如何减压,学生心理压力如何调适、中学生人际关系如何开展等诸多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收到热烈回馈,活动积极效果显著!

附:录音、照片
2、专家业绩回顾

1专业心理咨询师林立主任

(1)2005年5月20日,我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林立主任接受吉林教育台记者王阳的采访,就高考考生考前所产生的焦虑、失眠、怯场等考前焦虑综合症回答记者的提问,并一一作了解答和提示,并为考生和家长作了专业的建议和规划,详细内容如下:

2005年5月20日 吉林教育电视台 记者王阳采访:
5 月22日 晚6:30 每日播报播出。
主题:针对当前中高考来临,学生的考前焦虑原因分析,解决办法及求助适应症。
并给家长一些考前建议。
林立(心理咨询专家):
日前中高考前的考生焦虑发生的机率很高。其主要原因是压力。学生面对的压力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压力,各校为自己的升学率、高分率不断给学生加压。如分出考前的尖子冲刺班、超量的模拟试卷、倒计时复习等等。二是家长的压力,相当多的家长成了监督员,临考了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唠叨没完、过分呵护、期望值过高等等。三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发达,就业困难,升学是唯一出路。四是来自考生自身的压力,有些学生自恃过高、盲目高标准择校、情绪调节不当等等。
就考前的正常焦虑情绪,能使个体思维活跃、学习动力充足、临场有利发挥。但过度的焦虑,又不能正确排解压力、宣泄情绪,会导致一系列生理不适:如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心跳心慌、多汗失眠、食欲不振、便秘等等。
如出现上述症状,应适当休息,听听轻音乐、多做一些户外体育运动。多和朋友交流、得到各方支持,保持平静心态。如自我调整困难,症状明显,影响学习,应及时找心理医生帮助。
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室的免费热线是:5632165

(2)2005年6月1日林立主任接受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陈晨的采访,就目前中小学生睡眠障碍问题展开问答,详细内容如下:

2005年6月1日 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 记者陈晨采访:
6月3日早7:00 都市播报播出
主题:中小生睡眠障碍的发生机率、发生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
并给中小学生及家长一些建议。
林立(儿童心理学专家):
首先,睡眠障碍的含义包括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高、早醒。而睡眠质量不高包括象多梦、梦魇、梦游、不良习惯(咬牙、啧嘴、姿势不正确)等。
具有关权威部门统计,中小学生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0%。就其原因来说,除和成人一样的情绪困扰外,还有部分是因为生物因素造成的。例如:低钙、低铜、甲亢、性成熟期、过度兴奋或疲劳等。
而大部分情绪困扰,多来源于各种压力:如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学校压力、自身压力等。
要解决学生的睡眠问题,首先要全社会予以关注,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对青少年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情绪困扰的,要分析压力来源:减少突发事件及不良刺激,如父母离异、自然灾害、打仗斗殴等。家庭学校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正确引导青少年生理成熟及性成熟带来的烦恼。让学生学会一些正确排解压力、宣泄情绪的方法。在睡前尽量多做些安静的事情,不要让情绪波动太大,睡前喝些牛奶也可帮助入睡。催眠尽量不用药物,可通过一些放松训练、听听轻音乐等加快入睡。尤其是中高考前的考生,要通过一些体育活动、休闲放松活动调整好心境,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考试能发挥出最佳成绩。
但对身体生理疾病,及心理压力过大,自己不能调整的,应尽早就医,不可乱补。

(3)2005年6月9日
专家林立主任就高考考生如何减压问题再一次接受吉林教育台的采访,采访相关内容如下:

2005、6、9 吉林教育电视台 王阳采访:
6月9日晚 6:30 吉林教育电视台每日播报播出

主题:高考考生如何释压
林立(心理咨询师):

高考学生是个高压群体。在高考后适当释压是必要的和合理的。但提醒学生注意,不要过渡放纵自己。如有的同学想一睡三天、有的同学聚会大吃大喝暴饮暴食、有的同学想成宿上网过把瘾……,这样打乱生理周期、破坏生活规律,会新的身心疲劳和不适。正如一个充满气压的气球,如果你要减压时,把气嘴一下松开,结果只能是气球失控。人也一样。考生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包括对考试成绩的评估。家长也不要过多埋怨或过多关注,高考只是人生许多步中的一个步骤,人人都要走的。考生自己也对好坏都不必多想。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好了做为今后一个良好的铺垫,不好重整旗鼓,下次再战。高考不是独木桥,不能一锤定终生。社会越发展,越会多元化。
总之平和的心态最有利于身心健康。过悲过喜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应激状态。

(4)2005年9月中旬教育电视台制作专题林立主任个人专访《知识改变命运》时长15分钟,全面介绍林立主任个人情况,主题是心理工作者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和对社会认知和理解的期待

附:照片和光盘

(5)2005年11月1日在《中学生心理》发表两篇文章

1、2005年11月林立主任应《中学生心理》要求发表文章连载《大脑给养操》
《课间心理操》
2、2005年9月刊发宣传软文《我们在长大,有了苦恼怎么办?》

心理咨询专家孟宪忠主任
(1)孟主任电台讲座
2005年9月11日
孟主任作客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播电台就中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与电台主持人作亲切的互动,采访以问答的形式针对中小学生常见的如自私、抑郁、社交不良的问题进行访谈,历时20分钟。

(2)两篇报纸专访
1、2005年5月30日孟主任在《文化报》发表
2005年5月30日孟宪忠主任在新文化报上16版教育家居专栏发表软文《家长要警惕孩子的表现》
2、2005年8月22日
孟主任在接受《东亚经贸新闻》记者专访关于《家长忌用对孩子使用“武力”》
详细内容如下:
刘女士的儿子开学上小学四年级了,整个假期他都不愿意做作业,他和妈妈说:“我不愿意学习,你就别管我了。”厌学情绪在中小学生当中十分常见,这些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轻孩子的厌学情绪?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
记者采访了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孟宪忠主任。
东亚经贸新闻: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厌学情绪?
孟宪忠(以下简称“孟”):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出现厌学的原因各不相同。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因为智能效能低,还有一些孩子觉得因为学习自己没有时间玩,不喜欢老师,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所以产生厌学情绪。
初中的孩子出现厌学的情绪主要是因为处在反抗期,家长越要他们去做的事情他们越不去做。或者是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或家长的要求,所以产生厌学情绪。
高中生产生厌学情绪主要是因为学习任务量大,生理和心理上都感到疲劳,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过大,从而产生逃避的心理。
东亚经贸新闻:如何克服厌学情绪?如果孩子出现了这种厌学情绪,家长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孟:首先家长要给孩子一个释放焦虑的空间,让他们随便地说、尽情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轻易地打断孩子,要耐心、认真地倾听。通过孩子的“说”,可以让他们找到一种发泄的渠道,这是人类缓解自身压力的自我保护的体现。在说的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从中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根据具体的原因对症下药。
解决孩子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对孩子的认知进行调整,例如有些孩子就是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才讨厌某一科,这个时候要让孩子懂得:你学不学和这科与不喜欢这位老师没有关系,你学习的是知识,而学知识是为了自己,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一学科的兴趣点。
另外,要注意和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拉近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是一个善于学习,勇于接受新事物的个体。
在处理孩子厌学的这个问题上,切忌使用“武力”和“强权”,要以疏导为主,否则将会适得其反。(东亚记者 王威 文)

(3)《人民代表报》访谈中心主任孟宪忠
心理咨询在我省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很多老百姓依然是观望和置疑的态度。该报就心理咨询在长春的市场和发展前景采访了孟主任,就心理问题个人的影响和心理疾病的预防等问题孟主任与记者展开了有益的探讨,并对长春心理咨询市场作了大胆的预测和乐观的估计。相关内容已经在广播电台中播出。

(4)超三成学生有学习焦虑

转自《新文化报》
数据来自长春市某中学对898名新生的心理调查;采访心理专家孟主任建议:建立“心理档案”,多和孩子“有效”沟通
近日,长春市某中学对898名入学新生的心理调查(见图表)显示,35.41%的学生有心理焦虑,11.02%的学生有自责倾向,都比去年有增长。
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

长春某中学新生心理调查

入学年份 2005 2004 2003
学习焦虑 35.41% 26.44% 29.98%
自责倾向 11.02% 9.62% 5.69%
冲动倾向 10.24% 16.82% 8.93%
孤独倾向 5.01% 2.71% 1.91%

关键词:焦虑、自责
危险指数:★★★★
相关案例:初二学生小亮(化名)因成绩不好,天天愁眉苦脸,长达一周不好意思与同学和老师说话。
分析成因
●外因

在分析学习焦虑形成原因时,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孟宪忠认为,青少年面临升学、就业的激烈竞争,社会、学校、家庭都存在一种“以成绩论英雄”的价值取向,一旦学习中遇到挫折,就可能焦虑度过高。同时,拜金主义等对中学生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可能导致中学生学习焦虑。

●内因

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身心发育,社会阅历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专家建言:
学校应建立 “心理档案”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校长李颖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摒弃以往的评价标准,一味追求升学率只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的受害者将是学生。
其次,家长不要给他们确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逼孩子去参加补习班只会害了孩子。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随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随时由专业心理教师与家长、学生交流,提出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针对性指导意见。

关键词:冲动 孤独
危险指数:★★★★★
相关案例:初一学生小宏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受到家长责备后离家出走,混迹于娱乐场所,最后只能靠出卖自己来换取挥霍的资本。有些孩子因小事与家长吵架,并想离家出走,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不择手段要拿到手,或因遇到困难而欲轻生,这些都是冲动倾向的表现。

分析成因
●家庭

孟宪忠认为,不少家长忙于挣钱,将孩子交给其他亲人照顾;有的人对待婚姻不负责任,造成了家庭离异的比例上升,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家庭管教,青少年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久了,逐渐孤独、自卑、怨恨、狂妄和冲动,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学校

一些学校只抓学习,忽视管理,直接导致违规甚至违法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通常自我意识极强,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好奇心的鼓动,为了摆脱孤独的束缚和冲动的驱使,做出不不理智的事情。
●学生自身

中小学生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孟宪忠分析,有的学生与高收入家庭盲目攀比,产生不平衡心理,甚至萌发不良企图;有的学生对各种诱惑,如色情文化,有想试试的心理;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以致犯下错误,而在最后的反省中,一时冲动就成为了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专家建言
家长补心理学,政府保驾护航

李校长认为,家长需要担任很多角色,包括心理医生,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心理辅导仅仅停留在表面,这就需要家长们先把自己变成“心理专家”,尔后再教育孩子,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老师和家长总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看待孩子,孩子接受不了,化“强行且不平等的沟通”为“朋友似的交流,”化“溺爱”为“关爱”才能解决这一尴尬局面。

孟宪忠主任认为,非正式沟通也能产生效果,一个小玩笑、一个拥抱或一个亲切的昵称,就会拉进与孩子的距离。这种沟通不在于多而在于效果。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力度打击社会丑恶现象,避免其向学校渗透。 2006-7-7 <<新闻化报>>第3版 实习记者:窦仲

3、大型课题的申请和关注

(1)与中日友好儿科陈灵教授共同研发的课题《儿童多动症的》
(2)向省教育厅申报《大学生网瘾戒除》课题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2006-10-13
今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57周年,本报对向100名少先队员发放的问卷结果显示--
仅5%少先队员的理想是为人民服务

本报讯(新闻化报记者 窦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你还记得这首《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吗?你知道今天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57周年吗?昨日,记者在长春市内的几所小学发放了关于中国少年先锋队基础知识以及个人兴趣、理想等方面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的少先队员根本不会系红领巾,只有5%的少先队员的追求是做为人民服务的人。

★尴尬一:仅4%的少先队员不会系红领巾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仅有30%的少先队员知道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建队日是10月13日,不记得入队誓词以及不会唱队歌的学生分别占24%和11%,更令人惊讶的是4%的少先队员甚至不会系红领巾。
看过了这个调查统计,某小学的辅导员胡老师认为,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一些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到位,在开展许多相关大型活动的时候,没有找到最佳的落点,以致于孩子们对少先队方面知识知道甚少。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交流的还是太少,许多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后果体现在生活习惯上,如有些家长不是教孩子如何认识红领巾意义,有的家长甚至红领巾都帮孩子系好。
“这个调查结果及时为我们少先队工作提出警示和参照,接下来将针对问题制定计划,让孩子们充分领会和学习少先队精神”胡老师说。

★尴尬二:仅9%的少先队员最喜欢学习

在调查结果中,个人兴趣爱好方面,选择学习的仅占9%,选择上网的占29%,84%的学生还十分喜欢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心理学专家孟宪忠 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结果说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把主要的心理活动转向了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他们渴望了解周围的世界。但学校的学习又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在加上填鸭式和满灌式的教育方式,学习不再是乐趣而变成了负担和压力,从而扼杀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兴趣。
因此,网络、电视等其他途径的出现恰恰满足了孩子们的欲望,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这些灵活的途径学习、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给他们提供了另外一个竞技场,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让他们感到骄傲和成就的途径,这些途径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对于仅有6%的学生选择了先进人物或志愿者结果。孟宪忠认为,孩子们往往更喜欢向同龄人看齐,比如年龄、经验相似;兴趣、爱好相似;价值观、性格相似,对于处在十一、二岁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个性仍在发展完善过程当中,所以喜欢的人是自己的同龄人或是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似的人,如果树立的榜样是他们的同龄人,更容易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对象,在教育手段上和方式方法上,这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反思。

★尴尬三:仅5%少先队员的理想是为人民服务

在个人理想这方面,仅有5%的孩子选择了将来做为人民服务的人,到底是什么使学生做出了以上与我们的教育方针相背的选择?
心理专家孟宪忠 认为,这是有一定社会根源的,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传播途径的多元化,许多社会潮流散播到了孩子们中间,这其中既有好的也有不良的,由于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自我意识的影响,我们多年来强调的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被弱化了。
此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选择要做自由快乐的人,这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自主独立意识萌芽的心理阶段,追求自主、自由和快乐是青少年本我需求的自然表现。
他们缺少对现实中的自我以及理想中的自我的认识,这是家庭教育不当结果,也有学校教育方法不科学的影响。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的家庭教育使"自我中心"的心理状态在绝打多数孩子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忽视他人的存在,自然也没有为他人服务意识。
另一方面,个别学校片面重视学习,却忽视了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我们虽然有社会行为规范,有道德标准,在学校也有学生行为标准,但我们却没有社会化标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他们还不知道应当具备哪些行为方式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一点思考:
孟宪忠 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结果反应了出来很多,而且很尖锐。从整个调查结果看,教育者以及社会各界都应以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反思自己并给予孩子们更多关注和有效帮助。
现在的队员求知欲强,追求一种多级的、多层次的、多色彩的主体生活,而作为少先队灵魂的队活动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舞台。少先队组织充分应发挥队员的自治管理,让队员们为少先队的活动开展出谋划策,尊重队员的意见,把活动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辅导员从旁进行辅导、引导、补充、帮助、深化,让少先队真正成为队员们自己的组织。
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这三者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可以说是一个统一体,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快乐生活”会给少先队员带来幸福童年的印痕,生活的信心,学习的动力,健康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快乐的生活,才会健康的成长,才会勇于面对挫折,走向成功;也只有快乐的生活,才会促进他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全面的发展,成为有用之才。
作为辅导员,少儿工作者,必须走进队员的心里,从队员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当作一名服务者。在制定各项活动时要让队员们充分参与进来。让他们体验到真正的快乐生活是来自内在的精神的,通过这些活动使队员们逐步树立正确的快乐观,引导他们懂得学习的快乐、劳动的快乐、服务的快乐,引导他们明确助人为乐,文明之乐。队员的日常管理可以说一直是少队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队员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只是采取强制的措施、制度,往往会引起队员的反感,而且很容易“治表不治里”,出现队员校内、校外判若两人的现象。只有在队员的内心得到认可,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他建议,一方面在教育上应尽量以多元化的手段实施教学,而不是形式单一、知识刻板的模式,单一的模式只会催生学生学习兴趣减退,压力加大的局面;学校、家长及社会要有意培养孩子社会化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学生接受学校知识教育开始,就应当给予社会化教育。另一方面,家长和老师还要重视孩子在此阶段的自我意识增强与心理矛盾发展的特点,并注意对孩子的“自我中心”心理状态的调整,提高服务于孩子的意识以及服务于孩子的正确途径,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COLOR=0000FF] [附问卷调查如下
一、你知道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建队日是哪天吗?
A.10月10日 10%
B.10月11日 35%
C.10月12日 25%
D.10月13日 30%
二、你还记得加入少先队时的誓词吗?
A.每句都记得 20%
B.记住的很少 56%
C.一句都不记得了 24%
三、对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你
A.可以很流利的唱下来 53%
B.只能唱记住的几句 30%
C.不会唱 11%
四、你系红领巾——
A.非常熟练 76%
B.不是很熟练 20%
C.根本不会 4%
五、对于少先队所组织的到社区做义工、扫墓等活动,你
A.非常喜欢参加 30%
B.有选择的参加 56%
C.根本不想参加 14%
六、你最喜欢下列哪项活动?
A.户外活动 39%
B.结交朋友 52%
C.听报告会或者讲座 4%
D.扫墓活动 4%
E.清扫街道 1%
七.你最喜欢——
A.旅游 36%
B.学习 9%
C.上网 29%
D 看电视 21%
E.睡懒觉 5%
八.你最喜欢下列哪些方面的知识?
A.少先队基础知识 4%
B.自然科学方面知识 84%
C.与考试相关的知识 12%
九.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A.科学家或伟人 33%
B.父母 36%
C.先进人物或志愿者 6%
D.娱乐体育明星 25%
十.你的追求是做哪种人?
A.快乐自由的人 46%
B.时尚时髦的人 25%
C.为人民服务的人 5%
D.全面发展的人 24%

千余孩子上网说郁闷
转自《新文化报》2006年11月26日 第3版 记者 王旋
郁闷,嗷嗷郁闷,这句口头禅大家并不陌生,可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孩子口中。去年,一家网站成立郁闷吧,今年9月22日,郁闷吧推出未成年版。记者发现,至今超过千余网友点击发泄郁闷。孩子们为什么如此郁闷?怎样让郁闷离他们远点?记者近日采访中得知,一些中小学已开始关注学生的郁闷,有学校采用创新手段进行尝试,以求让孩子们的郁闷都宣泄出来。
有何郁闷

  来自学习——“我要不行了”

  9月23日,郁闷吧未成年版上。

  “末日之舞”:月考成绩下来五科了,不是很理想,第一肯定拿不到了,前十都不知道能不能进,我要疯了,压力太大,想找个地方叫一声都没有时间!我要不行了,要疯了!去死吧考试!

  截止到昨日,共有439名网友跟帖,90%的网友表示有同感,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压力太大。

  “徐太阳”跟帖:现在我也是名差生了,虽然并不是出自我本意,可要改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看见老师就烦,考试考砸了,在外面游荡了好久也不敢回家。

  “末日之舞”看到这么多人与己相似,仿佛更加不开心,在跟帖中一连打出65个感叹词“啊”,宣泄心中的不满。

  记者发现,郁闷、疲惫、窒息、考试、要疯了、见鬼去吧……是未成年版中的高频词。

  (旁观者语:学习成了一些孩子痛苦的代名词。)

  来自家庭——“现在没人管我”

  10月27日,网友“珊珊”:我爸妈离婚了,我妈又结婚了,最近和叔叔又闹了,现在没人管我,不给我钱,不管我饭。

  此条郁闷受到347个网友关注。

  网友“帅气的小猪”:我们家跟你们家不一样,我们家为了房子打了又打,我都快疯了,一个美好的家庭就变成这样了。

  网友winvoo表示完全理解珊珊,因为“跟我家情况差不多,不过我爸妈没离,但闹得厉害”。

  (旁观者语:父母不和谐、不稳定的家庭对未成年人心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记者发现,未成年人发泄的郁闷中,七成跟学习、学校有关,两成来自家庭。此外,关于早恋、孤独等约占一成。

  为何郁闷

  老师:家长期望过高

  长春市第五中学学生处高老师认为,学生跟家长追求的不同是造成孩子“郁闷”的罪魁祸首。“家长看重学习成绩,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压力,家长的眼睛都盯在成绩上,而学生的追求却很多,他们热爱自由、喜欢张扬个性,这些显然同家长的追求不一致,因此当学生的追求受到限制时,‘郁闷’情绪便产生了。”高老师建议,家长的期望值要适当,对孩子期望值不要过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制定目标,期望太高,目标不能实现,反倒让孩子郁郁寡欢。

  家长:现在的孩子“说不得”

  赵先生的儿子读初二。他说:“每次说话都不超过三句,就可能陷入僵局,儿子回家吃完饭就钻进自己的房间,不愿和我们沟通,他郁闷,我们大人也跟着郁闷。”

  刘女士则觉得,现在的孩子太缺乏吃苦精神,“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变得太娇气了,我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最受不了的就是挫折,老师批评了两句,回到家就一个劲儿说‘郁闷’。”

  “郁闷吧”有效吗?

  孩子们通过“郁闷吧”来发泄“郁闷”,有没有效果呢?对此,郁闷吧里的未成年人自己给了答案:

  自己都很郁闷,还有什么心情去关注别人的郁闷呢?大家都只是发表自己的郁闷,而很少去关注别人的郁闷!能解脱吗?不能!——网友草手镯

  把自己的郁闷说出来了!我不在乎有没有人回帖关注,只图一吐为快罢了!——网友白开水

  没事找事呗,起码有和自己一样的人嘛,心理就平衡了。——网友麦田守望者

  在每个发出的“郁闷”后,都设有选项,可选择“成功解脱郁闷”。设计者表示,一旦发泄者觉得所发出的“郁闷”对自己而言,不再为其而苦恼,就可以点“解脱”。而据统计,真正表示解脱了“郁闷”的人不足5%。

  扫除郁闷

  专家:父母要当孩子的听众

  从事心理教育多年的教育专家矫颖说,未成年人心情郁闷时,最想和小伙伴说心里话。因为家长习惯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自然不容易被孩子接受。未成年人情绪和情感丰富,而家长只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不接纳,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精神慰藉,便不愿再敞开心扉;父母要学会倾听、学会当孩子的听众,重视孩子说的话。这样孩子再遇到什么事,自然会想到家长了。

心理学家:父母要及时观察孩子

  心理医生孟宪忠分析说,未成年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他们心理还没完全定型,更易于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与学业的压力。短时间的郁闷可能是由于疲劳引起的,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有可能演变为抑郁症。

  孟宪忠表示,他接待的咨询者,超过1/3是未成年人。他们大多对学习抱怨或不满。对于孩子早期厌学的种种表现,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的压力得不到释放,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屡屡逃学时,家长才慌了手脚,去看心理医生。早期察觉到孩子的不良情绪,及时跟孩子进行沟通,就可以及早避免未成年人心理郁结的产生。

  学校努力:师大附中有个“释心室”

  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有个专门向同学开放的心理系列活动室——“朗晴地带”。这里有释心室、宁心室、启心室、畅心室、历心室5个教室。午休时分,活动室里播放轻柔的音乐,有同学斜靠在沙发上向心理老师倾诉烦恼,还有的在涂鸦板上涂鸦,更有男生拳打脚踢沙袋发泄。心理老师杨宇翻开学生们的登记单,绝大多数同学写下郁闷的原因是学习不好、父母吵架、被老师批评了……

  程同学讲述,有次月考,本以为数学能得满分,结果计算错误被扣三分,这让一向成绩很好的他感到挺郁闷,于是中午和同样因为成绩而郁闷的赵同学来到释心室,“我们对着沙袋一顿拳打脚踢,感觉压在心底的郁闷被一拳一脚打进了沙袋里,直到精疲力竭。”发泄后,气喘吁吁的两人就地坐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待走出释心室的时候,两人都表示感觉身上轻松了不少,不会再把坏情绪带回教室。

  杨老师表示,发泄后,他们少了当初进来时的烦躁,有些同学心平气和地交谈,这对平复情绪也起到促进的作用。

  ★解“闷”小贴士★

  专家认为,让孩子走出郁闷,需要学校、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努力。以下几则处方可供家长、学校、老师参考。

  处方一: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可以通过运动、写日记、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找朋友谈心诉说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自己大哭一场。

  处方二:努力增加积极情绪。一是多交友,在群体交往中取乐;二是多制定小目标,小的目标比较容易实现,每一次实现都能带来愉悦的满足感,从而使自信心得到增强。

  处方三: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养成与孩子谈话的习惯,创造祥和的沟通气氛。

  处方四:心情不佳时,可以放松全身,深呼吸、自我按摩,使自己放松,然后面带微笑,想象愉快的情景,消除不良情绪。

心里疙瘩解不开来这里试试 本稿件转自《新文化报》06年12月9日 记者 王璇

孩子们的郁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昨日,长春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在长春市心理医院正式成立。这是由共青团长春市委、长春市少工委、长春市卫生局、长春市心理医院联合成立的,是我省首家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机构。
以后,如果您有什么心里解不开的疙瘩,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得到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帮助。
方法一:QQ网上聊,为了充分尊重和保护青少年隐私,特别设置了QQ网上聊天专线:673770117。
方法二:热线电话聊,青少年可以拨打电话0431-82083456,中心有专家对你的问题进行帮助和指导。
方法三:登录网页设立各项服务形式等栏目,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方法四:青少年也可以发送电子邮件到CC2083456@163.com,同专家沟通。
心理专家介绍说,所谓心理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上解决上述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从而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该中心桑红主任还表示,对于心理危机突发事件,中心专家可亲临现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本报教您几个识别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方法:
信号一:孩子经常感到愤怒、爱发脾气、爱哭,对很多事情反应过度。
信号二:回避家人,爱独处,对过去喜欢的事情不再感兴趣。
信号三:异常胆小怕事。
信号四:破坏公共财物,常伤害动物和人,即使向他说明此行为是有害的,也听不进去。
信号五:滥用酒精和药物。
信号六: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短时间内明显下降。
信号七:说话较从前少了很多,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下降。
信号八:常常抱怨头痛、胃痛和其他躯体不适;抱怨活着没意思,想自杀。

背景新闻

本报与共青团长春市委联合下发2000份问卷,调查中学生心理现状
过半被调查中学生焦虑了
本报“千余孩子上网说郁闷”的报道刊出后,引起读者强烈反响。为进一步掌握中学生心理现状,本报与共青团长春市委联合下发2000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由心理专家设计,从10个方面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现象一:56%有强迫症倾向
症状:对做过的题反复检查,有时明明知道做对了,仍不放心,屡次否定原来的想法,有时导致考试无法正常完成。此外,还包括喜欢反反复复洗手等症状。
心理专家孟宪忠分析 :这类孩子做事自我要求很严,他们喜欢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这种个性的形成同家长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如有些家长在孩子小时各方面要求严格,如鞋子要摆成什么样、床单要铺得多平整……孩子做不到就会严厉批评,造成孩子不相信自己具有独立做事能力,做事畏手畏脚,总怕出现不理想结果遭质疑。
现象二:52%紧张人际关系
症状: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同异性在一起觉得不自在等。
心理专家孟宪忠分析 :初中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其中自我认识主要来自外界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会更在意同学、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家长要和孩子勤沟通,同老师保持联系。
现象三:54%有焦虑情绪
症状:“又要考试了,我可千万别考不好啊?”“楼梯里那么黑,万一躲个坏人怎么办?”
心理专家孟宪忠分析 :“焦虑”一项反映的是学生在平时感到紧张,心神不宁,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焦虑分为精神焦虑和躯体焦虑。精神焦虑,通俗地讲就是没等到事情发生,就把不好的结果给考虑到了,整日杞人忧天,做事提心吊胆。躯体焦虑在考试中最常见,有些学生在考试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出汗甚至腹泻的情况发生,使考试受到严重影响。一旦遇到此类情况,要求助于心理医生。

 

长春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吉林省长春市金钥匙心理咨询中心
吉林省长春市心理咨询中心|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机构动态大事记
  吉ICP备06001382号
金钥匙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电话:0431-87879900 85632165
全方位网络营销:深度网络